讲授课程 | 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
教育背景:
1985-1989年在杭州大学心理学系读本科;
1989-1992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攻读硕士,师从王苏老师;
1992年起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担任基础心理学研究员;
2000-2004年留学日本,在九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加藤和生教授;
2004年起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担任讲师,并出任心理系2003级班主任。李同归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曾在国内外多本科研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他的学生李楠欣,何吉波等在美国华人心理学界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研究领域:社会认知心理学, 依恋研究
代表论文:
1.《大学生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21);
2.《石家庄市460例城区孕妇焦虑水平的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33);
3.《大学生依恋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 22(10);
4.《建筑工人事故倾向性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7);
5.《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1);
6.《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心理学报》,2006,38 (3);
7.《初中生的依恋类型与异性交往行为》,《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 (7);
8.《母亲的依恋类型与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
9.《理工科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
10.《成人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
11.《自考生的依恋类型与社会支持》,《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2006,15 (11);
12.《从依恋理论看高等学校专职班主任的工作》,《科学研究月刊》,2006,8;
13.《120名私企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与应付方式间的关系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6,13(1);
14.《50例手术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 13 (4);
15.《给幼儿一个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日本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导刊》,2005,11;
16.《成人依恋背景中图片对安全基模的启动效应》,《心理科学》,2005,28(1);
17.《知道感任务中字词和图片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心理学报》,2000,32(3);
18.《短时记忆中的范畴组织和通道组织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0,23(1);
19.《视觉定位中的两种参照》,《心理科学》,1997,20(5);
20.《不同框架下的视觉定位》,《心理科学》,1994,17(5);
21.《认知过程中的反应时实验:速度和准确性分离的范式》,《应用心理学》,1991,4(2)。